叹为观止的意思是啥怎么解释?
叹为观止(拼音:tàn wéi guān zhǐ)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,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。
“叹为观止”的原义是春秋时,吴国季札在鲁国欣赏各种乐舞,看到舜时的乐舞,十分赞叹,说看到这里就够了,其他的乐舞就不必看了;后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,无与伦比;该成语在语法上是连动式,本身是一动宾式短语,可充当句子的谓语部分;如果句子主语是物或者是其他人,要在“叹为观止”前加“令(观看的)人”,如果主语直接是观看者,就不需要加。
叹为观止和击节叹赏区别是什么?
叹为观止和击节叹赏都是用来表达对某事物的极高赞美,但它们在使用场景和具体含义上有所不同。
叹为观止用于赞美任何极好的事物,强调卓越和完美。这个成语最初用于赞美音乐舞蹈艺术的高超,意味着好到了极点,合观众叹为观止。例如:“他的表演真是叹为观止,观众无不为之惊叹。”
击节叹赏则特指对文学或音乐作品的赞赏,强调艺术形式的高度评价。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,形容对人的行为、言论、诗文、技艺等十分赞赏。例如:“他对这首诗的解读真是击节叹赏,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见解。”
使用场景
叹为观止适用于各种美好的事物,不限于文学或艺术作品,可以用于描述自然景观、建筑、表演等。
击节叹赏主要用于文学、音乐等艺术形式,强调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。
含义和出处
叹为观止源自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,意味着好到了极点,不能用于不美好的事物。
击节叹赏出自宋代吕本中的《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》,意思是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。
标签: 叹为观止的意思是啥怎么解释 叹为观止